尝试以我的粗浅去理解设计是什么。

为什么


这个命题,我交给自己挺长时间了,但每每欲去思考它时,就却步了,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诸如 『设计是什么?』 这样的方式来问自己,总感觉它太宽泛了。就像问 『人是什么?』 _『猫是什么?』_,有太多的层面和角度可以去解读。

但凡要做某件事,都是有其缘由。

可能会长久从事于设计相关的工作,从经历和经验上来感觉,我需要给自己的行动搭建一种思想核心,以便能以此为 基础 去进行扩展,站在其上去窥见更多的,更远的。

而思想的搭建是建立在对其相关事物的理解上的,如果无法理解这些搭建所需的材质,那这楼是修不起来的。而如果没有一个核心的思想作为内燃,人行到一定的地方即会就木,变得来迷茫,在需要做出选择时,很难甚至无法做出选择。

这也是我第一次切实认识到,思想确实的威力。

如果说思想之于我们的重要性如此,那它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呢,我以为,可以说,大家每个人都有一定数量的原则,底线。这些实际上就是思想基础的一种形式(名字?)。人们习以为常的基于各种原则,底线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虽说这些五彩斑斓的是自己没感觉到即种下的,但这的确反应着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因为这些都是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的由家人,朋友,社会,环境影响甚至赋予,再经由自身糅合,认同而得到的。私以为这也是人之所以会不同的一个精神上的原因吧。因为这个世界不可能存在两个成长经历一模一样的人,更不必说先天继承的生理因素会给这些做判断的基准加上更核心的一部分灵魂。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人在碰到以前从未碰到过的情况时,会茫然失措,因为自身没有为这些未知的情况做的思想储备,因此在这些情况下作何选择可能会导向什么样的后果是不得而知的。对于未知的恐惧,因为不能理解每种选择背后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所以才陷入僵局,难以选择。继而转去询问可能因为经历过而有经验(数据)支撑的更能预见结果的该问题方面的『长者』。

这就是现在看到的,为什么思想会拥有威力。会在困惑时给你充足的理由选择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也是为什么我想要推进这样一个命题。

扯远了。

什么是设计?


这是一次我不依赖于任何人/第三方,于颅内自己同自己争吵得来的结果。是尝试,即使是错,那也是多走过一条我以为的通往真实的错道,这也是为何我会大量使用诸如『私以为』之词,只因吾之所为并非为说服任何人所作,仅为自我的认真的娱乐。

任何的航道都是需要不断修正的,但走错过才能让自己更接近事实。毕竟我不是只有一次机会。

设计,确实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只需稍作环视,我们的世界中的几乎一切其实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坐的椅子,穿的鞋子,盖的被子,听的曲子…无一例外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出现?

所有人都知道,趋利避害 是生物的本能,是的,作为生物的一环的我们人类,也是 趋利避害 的。这是我们的原始需求。而这些东西之所以会出现,即是因为我们对它们有需求。

拿椅子来说。

坐在地上,腿得蜷缩起来,不舒服。那腿会疼肯定是属于有害,而我们不喜欢有害的东西,所以我们想要避开它。所以我们造了凳子,这样腿就不用难受了。可是有了凳子却发现,现在腿不必蜷着了,屁股却疼了起来,因为太硬了,所以我们又给凳子加了柔软的坐垫。可有了坐垫我们发现,凳子长这样的话,有的人坐久了却不受不了这姿势,于是就有了各式各样的椅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实例。总的来说,对于满足 趋利避害 这样的需求,我们不断的对椅子进行着优化,以期 趋更多利/避更多害

本想着多给出几个案例以期列出更多证据,但实际上被子,鞋子什么的也都是遵从 趋利避害 这样的需求去完成的。内里都是同质,所以也不必废话。

综上,去作一个总结。

设计——是为满足需求的计算


拿椅子来说。

坐地上腿蜷缩着不舒服——需要能坐着又不让腿蜷缩的东西——
(不让腿蜷缩的能坐的)凳子

坐(不让腿蜷缩的能坐的)凳子上屁股疼——需要(不让腿蜷缩的能坐的)且屁股不会疼的东西——
(带软垫的)(不让腿蜷缩的能坐的)凳子

坐(带软垫的)(不让腿蜷缩的能坐的)凳子上背部挺久了不舒服——需要(带软垫的)(不让腿蜷缩的能坐的)且能避免背部疲劳的东西——
(带靠背的)(带软垫的)(不让腿蜷缩的能坐的)椅子

虽以上未具体描述其设计的过程,但可以看见的是,只要有新需求的出现,那设计所做的计算即加入进来发生作用,产出新的东西去满足。

只要有新需求,这一切还真是无穷匮也…

好设计 坏设计
人似乎天生对 设计 抱有莫名的好感。一碰到 设计 一词,即不自觉以为那肯定是好,是牛逼的,是不一样,是特别的。

大致是单纯因 设计 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样原始的理由。

可但凡是稍稍思考一番即能明白其间有罅隙。

我们处在一个平衡的世界中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

硬币也拥有两面,自然,

设计有好的,也有坏的

好坏,是相对的,譬如『冰水之于喜欢喝冰水的人而言是好的』,那换一种方向即为『冰水之于喜欢喝热水的人而言是坏的』。

就拿高智商犯罪来说,显然如此案例是经过设计且是精心设计的。这个 设计 显然是对于大众的需求来说是消极的,因为大众需要一个安全的社会。但对于犯罪者来说,却是从需要,比如说,钱这样一个需求出发。对于犯罪者的需求而言,这个 设计 却是积极的。

且即使是作为大众,撇去道德、法律的因素,也是无法否认这的确是一个搞钱的好 设计

那现在如果问你这个 设计 究竟是好是坏?你该作何回答?

若要判断其好坏,要看面向的是什么对象。

稍作分解,以上所述混杂了两种对象的不同需求

道德、法律

基于不同对象判断所作结论即为

无法满足道德、法律的需求——坏的
满足搞钱的需求——好的
至此,私以为已经可以窥见对于 好设计 坏设计 的判断,是相对于其给予 面向的对象需求满足程度(计算深度)

当一个 设计 对于 对象需求满足程度(计算深度) 越高(深),这个 设计 越好。反之越坏。

这不仅可以判断其好坏,亦可以在其之间做比较时作为判断基准,以此判断 一个设计另一个设计 之间的好坏差别。

所以,也不要寄期望于有(?)设计的就是好的,没(?)设计的就是坏的。因为设计被做成正负(好坏)都是有可能的。

其正负(好坏)是基于 一个设计 对于 你 的 需求满足程度(计算深度)

  • 满足程度(计算深度) 高(深)的 设计 对于 你 是好的。
  • 满足程度(计算深度) 更高(深)的 设计 对于 你 是更好的。
  • 满足程度(计算深度) 低(浅)的 设计 对于 你 是坏的。
  • 满足程度(计算深度) 更低(浅)的 设计 对于 你 是更坏的。
  • 这些即是当下的我关于 好设计 坏设计 的认知。

杂谈


私以为,以上所道已是阐述了于我内部所形成的关于设计之认知。

在处理相关工作时候,想必每每碰上困惑都可以基于该思想原则去作出选择与取舍。只要明确所面向的对象以及对象之所需,基本上,除去具体实现的细枝末节外,方向已然是坚定的。

而方向是否被正确选择,是影响一件事能走多远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但其实我想谈的不仅仅限于 设计 ,还有其间发散出去的 人生。

尽管通篇都只是在讨论对于 设计 的认知。但这个世界的内里,因许许多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缘由,是相通的。

古语有言『触类旁通』。

关于 设计 的思维,仅仅是环环中的一柄,并不局限。你当然可以将其发散至更多领域。不仅限于工作,还有生活。

简单讲,这可以让你做出好的设计,自然也可以让你选择好的设计。

但需警惕的是,思想可以是有益的,肯定也可以是有害的。

如若无法控制自身而在某种思想中陷入太深,多半会成为某种狂热者。而狂热者本身即是偏激的。而偏激的人所作之判断多数为以偏概全的。

打个比方,假使在上述设计的思维中陷入太深,变得事事都想要将其套用上以此去做一个让自己信服的自以为正确的判断或选择。这其实是异常麻烦的。

你要问为什么麻烦?因为事事都只问理性却不问感性(反之亦然)。可以设想,任意情况下,你能做出的正确判断能占几成?

怎的,想用这套设计的思维方式去谈恋爱吗?别这样,少男少女们又不是商品,可是容得你这般需求不需求地挑三拣四?

倘若事事都要去算计自己是否满足对方需求,对方是否满足自己需求。私以为,这世上是找不到这样两块完美相接的心灵的。你还是去工厂定制吧。

你说,是吧?

当然啦,我也不能全盘否定类似的事啊,还真有人乐此不疲啊。

你再说,是吧?

可是,这一切,关我屁事。

我也就那么打个比方罢了。

并不关心是否有人这样做,但,这样的事情会异常麻烦的确是不争之实。

你还说,是吧?

所以我也不会说同我这般以为就一定是对的,我只是嫌麻烦罢了。